<strike id="zm0er"></strike>
<td id="zm0er"></td>
    1. 關于ZAKER 宙世代元宇宙 ZAKER智慧云 免費視頻剪輯 合作 加入
      ZAKER汽車 01-06

      華為汪嚴旻:相信未來還會取得更快的業績增長!

      在過去的 2022 年,新能源車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在其中,華為采取的智選車模式打造的 AITO 問界大放異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23 年 1 月 1 日,AITO 品牌公布了 12 月交付數據。問界系列 12 月交付量達到 10143 輛,再次實現單月交付破萬。自 3 月啟動正式交付以來,AITO 問界系列已經實現累計交付超過 7.5 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面對 2022 年復雜多變的疫情影響以及高溫限電等各類生產難題,AITO 不懼挑戰,迎難而上,這樣的成績屬實不易。近日,華為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接受了媒體的采訪,暢談 AITO 問界這一年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

      國家新能源補貼結束,對于 AITO 明年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競爭力怎么看?

      汪嚴旻:我們看到今年年底很多汽車品牌(包括特斯拉在內)推出了很多優惠的活動,大家都感受到業界的壓力。作為 AITO 品牌汽車很簡單,首先進一步打造好產品體驗,除了鴻蒙座艙還有安全體驗、駕乘體驗、智能化體驗。明年會推出讓消費者更能體會到更多的價值。

      另外,大家都說明年會取消新能源補貼,我們會根據整車成本、銷售情況、用戶反饋情況會提供一些更具備競爭力的產品應對 2023 年更加競爭激烈的局面??赡懿恢剐履茉雌?,包括傳統汽車,明年的市場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但是我相信有一點不會變,消費者喜歡更好、更有價值的產品這一點不會變。我們會把我們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打造一款更加有競爭力的產品。

      明年肯定會推出新一代的產品,這一塊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研發過程中。產品功能方面,重點在全場景的互通互聯、全方位的融合感知、高階的智能化方面,這塊會給消費者展示 AITO 品牌汽車不一樣的價值。

      華為新能源產業發展這一年過程中取得了哪些顯著的成效?廣東在新能源發展上前景如何?

      汪嚴旻:華為在深圳也是立足于廣東這個領域里。華為這些年也感謝廣東省大環境里取得成長。AITO 汽車過去一年非常感謝包括廣東省的各級政府,尤其是深圳市政府對 AITO 品牌給予很多的支持和幫助。

      第二,可以看到廣東省是一個南方的省,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發展新能源,,我覺得明年量一定會持續保持,還會繼續保持增長。不僅是因為廣東有 AITO 品牌,還有其他的新能源品牌在廣東市場發展都不錯,因為氣候條件。不像北方,很多時候北方氣溫比較低,對某些純電的電池續航方面有很多的影響,但廣東全天的氣溫都比較高?,F在雖然馬上 1 月份了,外面溫度還接近 20 度,氣候條件也非常適合發展新能源。

      第三,我們在廣東生活了這么久,感覺到廣東的消費者對新品牌的開放、務實,這也是我們覺得未來這么多年來這里一定是新能源的巨大市場,對廣東省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充滿了信心。

      如何看待汽車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明年 AITO 汽車會有怎樣增長預期?

      汪嚴旻:謝謝!關于汽車行業的變化,過去這些年來,國外的特斯拉、國內眾多的新能源廠家過去幾年發展非???。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都有很大的發展。我覺得目前智能化在中國廠商的努力之下已經走在了全球的前列,跟很多國際品牌廠商相比,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比他們步子邁的更快,速度會更快一些,這點看到非常大的希望。整個產業來說,很多上游的零部件,尤其是零部件從去年芯片的缺乏到電池的價格居高不下,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也給未來有競爭力的廠家留下了更多的成長空間。AITO 品牌堅持在產品這塊持續不斷的投入,和合作伙伴一起在產品研發上不斷投入,同時在新技術打造方面,一方面是全方位的融合感知智能化,二是車與華為設備的互聯互通之間,這兩塊作為重點的發展方向。通過這兩塊的加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智能化的水平。

      這是作為 AITO 品牌和其他品牌最大的區隔,也是我們跟大家不一樣的地方,在智能化上會加強投入,提供更好的產品給消費者。

      同時,想強調一點,傳統汽車本體的質量、安全、操控,包括內外飾的高品質,這塊也會跟合作伙伴一起持續不斷提升,讓我們車的價值越來越高。這是作為第一部分對未來的技術展望。

      對 2023 年汽車市場,總體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原因:

      第一,隨著國內品牌不斷提升,消費者過去對汽車功能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尤其是新一代的消費者不像過去那樣選擇進口品牌,更多的會持開放的態度選擇國產品牌,而且國產品牌的質量和體驗也在逐步提升。從這一點來說,明年這一塊是一個非常好的方面。

      第二,明年隨著競爭的激烈,大家對產品的質量、體驗也會提出更多的要求,過去的一些跟不上步伐的品牌,會逐步被市場討論,留下來的這些玩家都會在產品、品牌、渠道、消費者體驗、用戶關懷方面各個角度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品牌會留下來,對市場新一輪的討論。

      所以,品牌、產品力、服務會提高,同時消費者會更加開放。雖然明年大的方面有很多不確定性,但總體還是保持積極樂觀態度對明年市場規劃。對自己的要求明年要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謝謝!

      過去一年不少企業都經歷了供應鏈的危機,華為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怎么樣保障供應的?

      汪嚴旻:供應這塊對我們今年確實挑戰非常大,經歷了缺芯、高溫、疫情等,除了外部環境以外,內部也很挑戰,因為我們應用了很多全新技術,這些全新技術導致了汽車推進周期供應鏈比較長,比如說全新的電機系統、華為智能驅動系統,在今年遇到很多的挑戰。

      為了應對未來供應鏈變化,華為會做一些平臺化、共享化的工作,讓供應鏈變得更加健壯。同時,通過平臺化的技術能夠讓供應鏈變得更加柔性。

      第二,我們會積極跟合作伙伴一起,配合合作伙伴,跟供應鏈合作伙伴一起構建長期、戰略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進一步進行需求和資源的互鎖。

      第三,我們會探索供應鏈更多的柔性。包括通過 IT 系統,供應鏈從客戶需求到零部件廠商供應反應速度更加準確、更加精確。

      有沒有一些什么新的技術手段或者辦法讓其他生態的用戶也能夠享受到鴻蒙生態技術上所帶來的優勢和紅利呢?

      汪嚴旻:關于鴻蒙生態方面,可以分享一個數據,目前 AITO 用戶大概 60% 左右是華為手機用戶,20% 是蘋果用戶,10% 多是其他安卓生態用戶。本身從 AITO 品牌來說,對除了鴻蒙以外的包括 IOS、安卓生態都是開放的,這些生態的用戶都可以很方便的接入 AITO 汽車里面來。

      第二,鴻蒙很多特性目前華為互聯互通更好的,重點是把鴻蒙生態體驗做到極致,逐步通過生態吸引其他生態開發跟鴻蒙進行互聯互通,這樣讓其他生態產品在使用 AITO 汽車里面有更好的體驗。蘋果用戶、其他用戶在 APP 上、數字鑰匙上也會把體驗做好。

      華為有沒有進軍海外的計劃呢?

      汪嚴旻:華為過去這么多年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不管是高端的歐洲市場還是其他發展中的亞太、中東、北非、拉美市場,都有華為終端、設備銷售以及華為品牌覆蓋。

      海外市場需要更多提前的工作,不太想做簡單的貿易海外市場工作,還是穩扎穩打,一步一步,先把海外產品需求、產品規格、政策法規這些東西研究清楚,車產品定義階段就考慮這方面的需求,這樣能夠穩扎穩打未來進入海外市場。

      明年我們更多還是聚焦中國市場。

      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營銷模式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AITO 問界的愿景是什么?

      汪嚴旻:其實華為智選車的使命很簡單:在華為不造車大的理念指導下,更多跟車企伙伴一起,幫助大家一起把車造好、賣好,這是核心商業模式。同時也讓車的渠道,消費電子渠道過去這一年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有更多的機會吸引更多的人流。同時讓零部件企業、零部件部門(車 BU),不管是自動駕駛、智能電動、智能座艙市場有更多商業閉環的可能。通過智選車 AITO 品牌銷的更多、賣的更多,讓華為部件未來業績取得更好。

      在這個行業里面首先第一個想法還是學習,汽車行業在全球超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奔馳一百多年前發明汽車,到進入大眾、豐田時代,汽車是百年的行業,也是巨大的行業。里面的 Know-how 非常多,也非常值得新進入者學習,第一個態度就是學習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特點跟我們過去從事的行業特點有很大特點,包括品牌營銷、銷售過程和傳統的手機行業也有很大的區別,這點深有體會。所以首先第一點是好好學習。

      第二,通過學習和合作伙伴的交流發現很多機會點。首先,行業智能化就是一個機會點。過去智能座艙大家都不重視,座艙在很多的主機廠里面是 Tier2 甚至 Tier3 的供應商,沒有一個主機廠會自己保留智能座艙軟件到硬件的開發團隊,更別說有一個 UX 的設計團隊。我們進來發現這是未來的一個機會點。因為消費者在車里面,跟車進行人機交互,要導航去哪里,把空調打開、關掉,溫度太高、太低,車窗打開一點,了解一下去的目的地還有多少距離。駕駛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發現這些年來一直被忽視。

      其他的例子也有很多,包括汽車營銷方面也看到很多值得我們去提升和改進的點。智能化雖然特斯拉提供了很多的 FSD,中國能不能提供一個適合中國道路的 FSD(智能駕駛系統),大家知道我們有一個 ADAS 系統,這個系統在 C-NCAP 里面測試重要指標是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但是博世是依據歐洲規格來開發的,歐洲根本沒有中國電動三輪車、二輪車,在歐洲的數據庫里面沒有這種東西,不可能對中國特殊場景下特殊目標動向做出及時的識別、及時的控制避讓,這是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發現的。過去這個行業大部分的規范、規格、標準都是由歐美企業制定的,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特殊的情況,中國的消費場景行使場景、使用場景也非常不一樣。南邊和北邊、東邊和西邊都有很大的差異,我覺得適合中國市場的智能化設備為整個未來新能源行業帶來不一樣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學習看到的機會點。

      還有很多,比如說 DATS 系統,過去對智能化、電動化交流就是加大電池,電池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是成本巨高,二是重量提升。重量提升、成本又高這樣的話續航里程得不償失,我們跟合作伙伴研發 M5 EV 的時候發現不能這么做,強調更多的怎么降低風阻、降低迎風面積,提升降低百公里的電耗,提升能量回收的水平,通過技術角度進行分析,改善用戶駕乘體驗,這也是進入行業里面發現可以做的更好的一個方面。

      我相信華為在智選車領域,通過向行業的深入學習,一方面學習技術上面消化吸收,盡可能這方面的能力提升上去,同時也會發揚在其他行業,過去在智能終端、ICT 領域積累的軟件、硬件、系統的能力。同時,借鑒對消費者的理解,過去品牌、消費者交互方面的理解,通過這些發現行業很多新的機會點值得我們發掘,跟我們合作伙伴提升更有價值的新產品。

      我覺得一百萬臺是一個里程碑。作為一個新能源品牌,要和合作伙伴一起盡可能實現規?;?,只有規?;艜砀嘈实奶嵘?,我覺得盡短的時間內實現規模。

      關于用戶運營 , 業界也有一個說法,交付才是銷售的開始。華為在用戶運營方面有些什么樣的規劃?

      汪嚴旻:AITO 品牌作為新品牌 , 希望做貼近用戶的朋友,用戶運營方面一開始就建立很多用戶運營陣地,包括 AITO 專署的互聯網陣地,像小紅書、AITO 抖音、AITO 微信公眾號以及 AITO APP,根據用戶 Touch 頻次、深淺有不同的用戶。比如說用戶初步了解可以通過抖音號、公眾號了解,要想跟用戶深度互通,有用戶 AITO APP、AITO 網站,同時還有線下的門店、服務中心全方位提供。華為公司的文化就是為用戶服務,用戶至上,這是我們的企業文化,跟合作伙伴一起把消費者滿意度,尤其是 NPS,消費者凈推薦值作為對內的考核目標。希望通過文化、內部激勵和考核,讓我們跟 AITO 的用戶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更貼心的服務。

      明年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是供應鏈交付問題還是產品向上突破的問題?你覺得挑戰難度最大的是什么?

      汪嚴旻:我覺得明年最大的挑戰還是疫情不要再反復。如果說整個社會疫情恢復正常,希望春暖花開的時候,人流的恢復,包括商場、體驗中心、用戶中心,包括 2023 年每個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普通用戶能夠繼續像過去一樣逛街、消費、上班、工作,如果能這樣明年整個市場情況就會完全走向正常,這樣的話有機會更多地傳播、吸引新的用戶,更多地推廣我們的產品。謝謝!

      AITO 第一年就能做到 7 萬多臺,在這么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殺出這樣血路來,是不是跟華為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用戶產品思維有一定的關系 ?

      汪嚴旻:我們能夠在 2022 年第一年取得過去別人三年甚至四年、五年取得的成績,確實團隊也覺得挺自豪的,賽力斯的合作伙伴也挺自豪的,雖然今年的盈利壓力也非常大。第一年屬于投入期,這塊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在網絡發展、品牌營銷、產品各個環節里面都發揮了過去對消費者理解的優勢。剛才你說的會創造這些需求,前面也舉了例子,比如說座艙。過去發現大家座艙都不想投入,了解了很多伙伴的座艙供應商都被千萬廠家包圍 Tier 2,廠家只是一個集成商,對座艙的軟件硬件理解跟他們交流發現他們的技術能力、水平各方面離做一臺好車差別很大。

      以座艙為例,雖然進入這個行業比較晚,但是學習比較快,發現座艙就是一個突破口,這也是為什么 M5 上通過華為智能座艙創造良好的口碑,這也是第一年取得超過 7 萬臺銷售的基礎。發現了這樣的機會點,把過去的經驗應用到這個機會點上。軟件、硬件、綜合系統的設計能力、用戶體驗的交互能力,未來會繼續發揚這方面的優點,同時把傳統車好好研究透,跟合作伙伴一起把品質做好、消費者體驗做好。有了這兩點加上品牌、營銷、銷售方面更多布局和渠道方面的力量,我相信未來還會取得更快的業績增長。

      年輕的 AITO 在汽車圈 "BAT" 的高度核心優勢和底氣在哪里?

      汪嚴旻:我覺得過去汽車行業進來學習過程中 , 發現行業從過去到未來,就跟智能手機和傳統的功能手機一樣。2007 年、2008 年蘋果推出 iPhone 第一代,那時候諾基亞、摩托羅拉、索愛等一眾品牌是那個時代的王者。大家覺得 3G 的時代到來對 2G 的王者沒有什么沖擊,但是 2008 年到 2009、2010、2011、2012,這幾年智能手機的變化,隨著蘋果、華為的加入整個行業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王者很多消失不見了,包括微軟也不行。我們這些人都是親身經歷了時代的劇變、產業的劇變和技術的劇變。所以,對行業出現劇變的時代,可能會充分借鑒過去智能手機時代發生的變化,包括移動寬帶當年的市場變化。

      隨著設備 2G 到 3G、3G 到 4G,有線互聯網時代到無線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讓設備從過去 2G 的 GSM 功能機到后來的智能終端、大屏。這個時代跟現在的智能汽車行業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從這里就可以理解到為什么對 AITO 這個品牌這么快的時間里能夠去發力、能夠用短短一年時間里走過其他品牌,甚至其他新能源品牌走過三到五年的路。

      我們充分地學習了過去這個行業的變化,也知道行業變化里面抓住技術關鍵的根本,抓住產品引領整個消費需求,甚至超出這個時代研發新的技術。這些東西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包括車的行業自身的關鍵點。

      所以,保持謙遜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同時不斷開放進取學習,打造新的技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甚至引領消費者需求,只有做到這樣未來才有可能立于不敗之地。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
      sese198
      <strike id="zm0er"></strike>
      <td id="zm0er"></td>